Stories of Strangers

人在旅途,除了欣赏风景,最有收获的事情当属与陌生人交谈。我喜欢把谈话记录成文字,以后阅读会很有趣。
这个周末我遇到了3个人。
1. 她来自上海
3月12日,星期六。Bath市的街头,人潮如涌,本地的市民甚至多过游客。公元60年,罗马人在这里兴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浴池。没错,浴池!因为这里地处山坳,有天然的温泉。周围小山上特有一种奶黄色的石头,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。
世事变迁,这里发展为城市,便沿用Bath(浴池)作为市名。这座古城现在被保护得很好,城市的新旧建筑,外立面一律采用本地特有的这种石头。
这座小城有山有水,又不缺阳光,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蜂拥而至。我握了杯咖啡,逆着人流,沿Avon河岸下行。迎面一位东方女性对我微笑致意,我也微笑回应。她用英语问我可不可以帮她照张相。举手之劳当然乐意成全。还手机给她的时候,顺口用中文问她是中国人吗?她居然对我说Sorry? 我也连忙说Sorry, you don’t speak Chinese。她这次竟然说我讲中文,讲中文。
我们在路边聊了约一分钟。她来自上海,在英国住了5年。上学时住在伦敦,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英国找到了工作,现在住牛津。牛津离伦敦约2小时火车,据说因为有牛津大学的附属中学,很多华人家长买了那里的学区房居住。我计划不久去那里看看。
这位姑娘三月份就要辞掉这里的工作回上海了。原因一是她现在工作的公司虽然很好,但是她汇报的上司是罗马尼亚人,据她讲因历史上罗马尼亚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,那位过来人对现在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她非常歧视,总是给她安排最重的工作,令她不堪承受。原因二是她去年冬天抢到了一张回上海的机票,2.8万人民币,如果不回去机票就作废了……好吧,这应该是很充分的理由。现在买机票回国的人,绝对土豪,一张机票9万起,还不包括入境后隔离的费用。她只用了2.8万,看起来是捡到大便宜了。
这位姑娘是学材料专业的,祝福她回上海找到好工作。
2. 他来自联合国
是的,这个小伙子来自联合国。他是云南人,普通话却非常好,而且身材魁梧,看起来像是北方省份的男孩,非常健壮。我大概用了3分钟时间,听他讲自己的故事。
遇见他是在距离一个小车站不远的咖啡屋,大家当时在那里躲雨。他买了杯热茶,坐在我旁边。第一句话就是,我在联合国工作。在座的几个中国年轻人惊讶不已,期待他爆料更多关于联合国工作的日常。
他在伦敦读了两个硕士学位,上学时在联合国实习,后来被部门领导看中,同意他转岗为顾问(Consultant),签约联合国成为正式雇员。这样的机会很难得。联合国机构陈旧而且缓慢,很难有新人进入这个系统。据他讲毕业生如果申请联合国的职位,需要参加联合国公务员考试,这个考试要考一年。考过了才可能得到实习岗位,转正或者升职的机会非常渺茫。那些已经在领导职位的官僚,却过得安稳舒适。他对联合国非常失望的一点,是他的领导,挂满几个高校教授头衔的小有名气的经济学家,居然不会用Excel。他忘记不了那天的场景,他在众多前辈面前操作Excel做了一些数据统计计算,被围观的前辈们赞为神童……
去年他被叫去联合国总部述职,从伦敦飞去纽约。在飞机上没落地,就被冒充纽约房东的诈骗团伙骗去了3000美元。那些人盗取了房主的身份信息,在网上发布租房广告,邮件交流过程中要他汇去了第一个月房租和押金。骗子收到钱后继续要求他付满三个月的房租,此时他意识到被骗。他落地后报了警,警察告诉他收款的银行卡是在拉斯维加斯开户,不属于纽约警察管辖,推脱了事。到纽约的第一晚,他是在街头找到一个床垫露天睡的。他的英国银行发觉他被骗,冻结了他的卡,导致他不能住旅馆。纽约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迎接这位年轻的联合国官员。
他在纽约居住了3个月。这位好奇心很强的年轻人,专门拜访了布鲁克林黑人区。在街上走了不到5分钟,就被几个黑人围住打劫,他做了个冒险的举动,没有屈服,动手反抗,挨了几下拳脚后,成功逃脱。回家后,合租的华人室友告诉他,长居纽约的人(抑或是华人,我记不清了)都随身准备两个钱包,一个钱包里面装几美元,是预备用来被抢的……
他说纽约的地铁脏到难以想象,弥漫着尿骚味道。他亲眼看到有醉汉把乘客踹下站台。他租住的房子外面,天刚亮,就有吸毒者扎堆坐在马路牙子上注射毒品……
他还去过芝加哥,当地朋友介绍给他一个网站,上面标明当天本市枪击和暴力案件的发生地坐标。他给我们展示了一份手机截屏。那天芝加哥发生的枪击案件,不小于20起,在地图上标注得密密麻麻。
这位勇敢、好奇、运气一般的年轻人,对美国的评价是,美国是垃圾中的垃圾。
在美国住满3个月后,他开心地回到伦敦,而且辞去了来之不易的联合国的工作,在伦敦找了一份新工作,要今年9月份才能入职。年轻人本来计划回国,春节前花3万多预定的机票,航班被熔断,无法成行。
他酷爱户外运动,计划在下个月登顶阿尔卑斯山。他给我看在他在威尔士登山拍的视频。山顶风雪交加,山峰如刀刃般锐利,攀爬难度很高。
他出生在云南昆明。父亲是普米族,母亲是傣族。他父亲是老家县城第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,年长我几岁。他父亲89年是广场集会的学生领袖,我提了一个名字,他居然知道,是他父亲的好朋友。茫茫人海中偶遇的陌生青年,居然能跟我产生这样的交集,我跟他的父亲拥有共同的朋友。
很庆幸他父亲毕业没有受到影响,国家分配了很好的工作,就职有色金属行业,安家在昆明。改革开放以后,下海经商,公司生意很好。可惜喝酒过多,近几年酒精中毒,患有躁郁症,境况不是很好。
他的母亲应该也上过很好的大学,时间太少,没有来得及谈到。只讲到母亲是北京某民族中学的校友,跟民族中学校领导很熟悉。他年少时在北京民族中学读书期间,母亲跟他讲了学校很多黑幕。少年刚直不阿,把黑幕爆料给媒体,在北京市教育局掀起震动。经多次整改,后来学校杜绝了黑幕操作……
他还提及他在巴塞罗那被抢走了一台佳能单反相机,可惜没能听他细讲。雨停了,大家纷纷离座,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位正直、勇敢、充满智慧、经历丰富的年轻人。
他是伦敦本地人
在泰晤士河岸边,我遇见了Roger,一位典型的伦敦老人。他那张红润的面庞上,透着一股悠然自得的笑意,笑容中掩不住他那挺拔的鼻梁。他是伦敦本地人,讲着带有浓重伦敦口音的英语,语气平和,仿佛广播里熟悉的声音。
他正在码头旁钓鱼,我停下脚步,向他打招呼。他热情地回答了我的问题,最后我们便聊了起来。Roger是个热爱生活的老人,年轻时开过公司,做过地方杂志,现在享受着富足的退休生活。我们聊到伦敦的房价,他说,60年代,伦敦大多是公屋,市民靠政府提供的住房,而后经过几次罢工,才推动了商品房的发展,使得伦敦成为全球房价最昂贵的城市之一。
他钓鱼的方式也独具一格,使用蚯蚓与米虫相结合的方式,几乎不依赖浮子,而是凭借鱼竿的颤动来判断是否有鱼上钩。对于我来说,这样的钓鱼方式既新奇又别具一格。
我们还谈到婚礼与葬礼。Roger告诉我,英国人对于人生大事,尤其是婚丧嫁娶,极为重视,花费也不小。无论是婚礼的盛大,还是葬礼的奢华,都能展现出英国文化中对传统的尊重与对死者的敬重。就在我们谈论葬礼时,我的手机推送了一个广告,提示我开始筹划自己的葬礼财务计划。我不禁一笑,心中一阵无奈。
与这位老人交谈,让我深刻感受到生活的滋味与岁月的厚重。
结语
在旅途中,陌生人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,他们的故事和经历,是我旅途中的点点光芒。每一段对话都像是时间的碎片,等待着被拾起,闪烁着独特的光辉。我会将这些珍贵的片段收入心中,日后回望,定能感受到这份与世界的亲密对话带来的温暖与感动。